
原標題:戴好口罩!這份科學佩戴它的攻略,請收好!
科學戴口罩,對於新冠肺炎、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預防作用,既保護自己,又有益於公眾健康。目前,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,為引導公眾科學戴口罩,有效防控疫情,保護公眾健康,省疾控中心特提出以下指引。
普通公眾
(一)居家、户外,無人員聚集、通風良好。
防護建議:不戴口罩。
(二)處於人員密集場所,如辦公、購物、餐廳、會議室、車間等;或乘坐廂式電梯、公共交通工具等。
防護建議:在中、低風險地區,應隨身備用口罩(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),在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(小於等於1米)時戴口罩。在高風險地區,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。
(三)對於咳嗽或打噴嚏等感冒症狀者。
防護建議: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。
(四)對於與居家隔離、出院康復人員共同生活的人員。
防護建議: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。
重點人員
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、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;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密切接觸者;入境人員(從入境開始到隔離結束)。
防護建議: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無呼氣閥符合KN95/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。
特定場所人員
(一)處於人員密集的醫院、汽車站、火車站、地鐵站、機場、超市、餐館、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區和單位進出口等場所。
防護建議:在中、低風險地區,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。在高風險地區,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/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。
(二)在監獄、養老院、福利院、精神衞生醫療機構,以及學校的教室、工地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。
防護建議:在中、低風險地區,日常應隨身備用口罩(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),在人員聚集或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(小於等於1米)時戴口罩。在高風險地區,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/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;其他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。
使用注意事項
(一)呼吸防護用品包括口罩和麪具,佩戴前、脱除後應洗手。
(二)佩戴口罩時注意正反和上下,口罩應遮蓋口鼻,調整鼻夾至貼合面部。
(三)佩戴過程中避免用手觸摸口罩內外側,應通過摘取兩端線繩脱去口罩。
(四)佩戴多個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護效果,反而增加呼吸阻力,並可能破壞密合性。
(五)各種對口罩的清洗、消毒等措施均無證據證明其有效性。
(六)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均為限次使用,累計使用不超過8小時。職業暴露人員使用口罩不超過4小時,不可重複使用。
防護建議:在中、低風險地區,日常應隨身備用口罩(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),在人員聚集或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(小於等於1米)時戴口罩。(六)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均為限次使用,累計使用不超過8小時。
美白、抗皺之類的功效對於護手霜來説不重要,好吸收、能補水才是關鍵。凡士林是一種礦物蠟,它不會被皮膚吸收,能在肌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,使水分不易散發。酒精具有揮發性,加速手部水分蒸發。洗手時水温不可過高(約25~30℃較適宜),熱水容易將皮脂層洗...
原標題:白醋泡腳消毒治“腳氣” 老糖友痛失一根腳趾
細菌及其毒素,常見致病菌為沙門菌、嗜鹽菌、致病性大腸桿菌等,常見毒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和桿菌毒素,尤其是前者較為常見,進食污染細菌或毒素的食物數小時後即可發生胃炎,或同時合併腸炎,即急性胃腸炎。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攝入後發病更快。
原標題: 大咖談|冬季養生這樣做,準沒錯!
濫用這些藥可能會促生“超級細菌”!
(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九院臨牀醫學院副院長、內分泌代謝科主任) 強化健康管理 謝朝輝 超重肥胖已成為威脅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衞生問題。體適能教練對運動進行指導,提供適合青少年兒童的運動方式;
1、凡本網註明"來源:竹溪新聞網"、"來源:竹溪論壇"或"來源:今日竹溪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於竹溪縣融媒體中心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,並註明來源,違反上述聲明者,竹溪縣委機關雜誌社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竹溪新聞網註明"來源:XXX(非竹溪新聞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,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,可與本網聯繫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電話:0719-2729868 0719-2722699